《傅则慕盛知许》小说主角是傅则慕盛知许,本书由作者傅则慕倾力打造,这本书的作者情感丰富,艺术感染力强,实力推荐。小说章节内容介绍:【十天后,我们就别再见面了。】十天……够了,足够我告别了,也确实不会再见面了。盛知许,我只希望在我死后,你能不再那么恨我。我回复了消息,和盛知许约好了明天见面的地方。第二天一早,我早早起床先安排化妆师给自己化了妆,让自己的气色看起来没那么差。到窄水街时,盛知许已经到了,带着她的整个团队。

《傅则慕盛知许》精彩章节试读
【十天后,我们就别再见面了。】
十天……
够了,足够我告别了,也确实不会再见面了。
盛知许,我只希望在我死后,你能不再那么恨我。
我回复了消息,和盛知许约好了明天见面的地方。
第二天一早,我早早起床先安排化妆师给自己化了妆,让自己的气色看起来没那么差。
到窄水街时,盛知许已经到了,带着她的整个团队。
她满脸不耐烦:“你约在这么破的地方干什么?”
第3章
我没理会她的冷嘲热讽,走上前提出要求:“能让你团队回去吗?我只想让你一个人给我拍。”
盛知许愣了一下,随即怒道:“你让我一个人兼职导演摄像收音?”
“傅则慕,你把我当什么,你的狗吗!”
“只要一台摄像机就可以了。”我轻声说完,静静地看着她。
半晌,盛知许暗骂了一句,终是妥协,将其他人都遣散。
只剩下我和她后,她提起摄像机。
“你想从哪里开始?赶紧拍,早点拍完早点结束!”
我心尖一痛,转过身去,看向这条窄窄的巷子。
哪怕太阳已经升到半空,但巷子里面依然昏暗冰冷。
“就从这里开始。”我说。
“你不是一直想看看我出生的地方吗?这里就是我出生的地方。”
“这个城市最边缘、最贫穷的地方,就是我人生的开始。”
当年我们恋爱时,盛知许一直说想去看看我出生的地方,但每次都被我搪塞了过去。
她以为我对她有所隐瞒,其实我只是自卑而已。
爱会让人变得自卑,我害怕盛知许会嫌弃我的出身,我也不想去回忆幼时的那段痛苦。
盛知许手一顿,拧起了眉:“傅则慕,你什么意思?”
她眼神锐利,仿佛要将我看穿。
我轻轻扯了扯嘴角:“回忆录不都是这样拍的吗?通过你的镜头,通过你的视角,了解我的故事。”
“要是你偶尔能跟我搭几句话,效果就更好了。”
盛知许狠狠一怔。
这种拍摄方式,只出现在过一种类型的回忆录里——
亡夫回忆录。
盛知许咬了咬牙:“你在用这种方式故意引起我的注意吗?”
“我告诉你,我只管拍摄,不会配合你的。”
我压下眼中黯淡的神色,状似不在意道:“没事,那就这样拍吧。”
我带着盛知许,在她的镜头里,推开了记忆中家的门。
老旧的房门吱呀作响,屋里一片狼藉。
我沉默地看了很久,才深吸了口气自嘲地开口:“我妈怀我那年,我爸出轨了。”
“他被一个富豪的女儿看上,于是迅速跟我妈离了婚,抛下我们跟着那人去了北京。”
“后来,我妈一个人生下了我,她带着我在这个城市里艰苦地讨生活,住最便宜的房子,吃最冷的饭。”
“我那个时候就发誓长大一定会有出息,要带我妈享福。可我妈没能等到……”
“你知道的,七岁那年,她离开了我。”说到这里的时候,我哽了一下,继续。
“我被警察带去认尸的时候,她的手里,还攥着一根棒棒糖。”
我深吸口气,眼眶又酸又涨。
我知道我的眼睛一定已经红得不像样了。
我背过身,故作轻松地转移了话题:“小时候听我妈讲她和我爸的故事时,我就在想,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找个很爱很爱我的女朋友。”
第4章
“贫穷还是富贵都无所谓,只要她爱我,只要她永远都不抛弃我……”
“贫穷也无所谓?”盛知许骤然冰冷地打断了我。
她放下摄像机,走到我面前。
“既然贫穷无所谓,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决绝地和我分手?!”
屋里骤然安静了下来。
我在这死一般沉寂的对峙中看着盛知许,直到窗外忽然“轰隆”一声雷响。
我才轻声开了口:“因为我要活下去。”
盛知许深深皱起了眉:“你说什么?”
我没回答盛知许。
而是走到曾经住过的小屋子,自顾自地给她介绍起来。
“这里没有床,就是几块硬纸板,枕头也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。”
“冬天的时候很冷,我妈就抱着我睡。”
“她会给我唱歌,说希望我能快快长大。”
“真的,那时候我觉得,只要有妈妈在就够了……”
我不愿被盛知许看见我的眼泪。
我站在这间更加阴暗的屋子里,心口堵得像溢出了血。
妈妈去世后,我很就被赶出了这里,成了个流浪的孤儿。
我跟野狗抢过食,也跟乞丐抢过衣服。
直到我遇见福利院的李妈妈,被她带去福利院生活。
我就再也没有回过这里,再也没有提起窄水巷。
我原以为我能够摆脱过去的一切。
可现在才终于发现,我终其一生,都被困在了这里。
“盛知许,你最讨厌别人骗你。如果当初你知道我骗了你这么大的一件事,你还会继续和我在一起吗?”毕竟,经纪公司给自己编排了完美的人生背景。
盛知许张了张嘴,却没有发出声音。
傅则慕盛知许盛知许傅则慕小说整本书读下来没有什么拖沓的感觉,足以证明作者的文笔和恰到好处的剧情。喜欢的朋友,不要错过哦!
友情提醒:如该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