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热书《林家食肆经营日常》是来自作者林知夏最新创作的古代言情类型的小说,书中的主角是林知夏秦铮,书中感情线一波三折,却又顺理成章,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不错。下面看精彩试读:林知夏一朝穿越,睁眼就看见上吊的娘,桌上还放着渣爹中举后送来的休书。抛妻弃子的爹,一心求死的娘,连四面漏风的家都被渣爹转手送了出去。林知夏只能撑起这个破碎的家。为了让一心求死的娘重新振作起来,林知夏决定带着手中仅剩的钱财带着母亲上京城讨公道!可奈何京城姓林的举人多如牛毛,打听无门,手中的钱财告急。林知夏只能摆摊做起生意,一边攒钱一边打探渣爹下落。谁知渣爹没找到,小摊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好,摊位前的食客从街头排到巷尾,装铜板的木盒也越换越大,从小摊到店铺,林家食肆最后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食铺。得知林家食肆的女掌柜还未说亲,林家的门槛差点被上门说亲的媒婆踩平,林知夏还没出声,住在隔壁的冷面铁匠却急得拿聘礼堵门。林知夏调侃:“哪有人自己给自己说亲的?”秦铮挑眉:“现在有了。”

《林家食肆经营日常》 第9章 免费试读
不过片刻,蓄着胡子的当铺掌柜从柜台后面出来。
他瞧完林知夏带来的东西,开口给了个公道价格,“姑娘,你这里所有的东西算在一起,四两银子并七文钱,这毛笔我不收。”
四两银子并七文钱,有零有整,不算低但也绝不高。
光是那一方砚台,买的时候就花了三两银子,还有书、宣纸和铁锅,一起四两银子不算高。
但已经在林知夏的接受范围之内,毕竟二手的东西不值钱,跌价也是应当的。
且这四两银子,已经是一家三口人半年的口粮。
读书人金贵,可不是说说的,体现在方方面面。
若不是要供林世安,苏慧娘靠着自己出色的绣活儿,住上青瓦房、隔三岔五吃顿肉完全没有问题,何至于现在这般......
“掌柜,这毛笔也给你们了,能不能多给三文钱?”
林知夏拿着这支毛笔也没用,能多换三文钱就多换三文钱。
“也成!”掌柜的是个爽快人,说定价格后就让人将东西搬走,给林知夏结了钱。
兜里有钱,林知夏踏实不少,至少这些东西都没让林世全他们抢去。
刚出了当铺,没走几步路,身后就传来一道声音:“慧娘?”
林知夏循声看过去,是一个女子。
苏慧娘看见人轻声唤了句:“宋掌柜。”
“不是说好每月初三都来送货取钱的吗?怎么这次隔了这么久都没......”宋掌柜笑着走近,看清苏慧娘脖子上的痕迹,脸色一变,声音关切,“可是出什么事了?”
“......”苏慧娘羞于启齿,沉默不语。
宋掌柜也察觉到她的情绪,看着林知夏转移话题:“这就是你女儿知夏吧?”
林知夏面带笑容:“宋姨。”
“诶!”宋掌柜笑着应下了,视线又回到苏慧娘身上,“你不给我送绣品过来也就罢了,上次绣品的钱你还要不要了?”
“上次的钱我已经拿了......”苏慧娘面带疑惑。
“你还给王员外家的老夫人绣了个百寿图,当时可没给你结钱啊!换旁人都暗自昧下你的钱了,也就是我给你记着!”
宋掌柜说着绕到柜台里侧,取出一个荷包塞进苏慧娘手中。
有了宋掌柜的提醒,苏慧娘才记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。
“慧娘,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,往后你若是还有绣品只管往我的铺子里送。”
宋掌柜说这话确实有关照之意,但苏慧娘的绣品确实不差。
这些年她送来铺子里的绣品拉了不少熟客,甚至连城里的员外夫人们都喜欢她绣的花样。
宋掌柜也确实舍不得苏慧娘的手艺。
苏慧娘没应下,只将手中的荷包交给林知夏。
林知夏打开看完发现荷包里居然有五两银子!
虽然意外,但也觉得合情合理。
苏慧娘能靠自己的绣品供一个读书人十多年,想也知道她的绣品不会差,挣的钱也不少。
林知夏将荷包收下,带着苏慧娘去了码头。
南北运河经过福县,在福县码头,来来往往的船只很多,装货的船尤其多。
这个时候码头上的船只更多,大部分都是上午卸完货,下午又装好货的货船。
客船一般要等次日一早才会出现在码头上。
友情提醒:如该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
